IMG_3614.jpeg

尼加拉大瀑布 Niagara Falls

尼加拉大瀑布可以說是美國東北旅遊勝地!也是世界三大跨國瀑布!

Niagara 在印第安語中是 “雷神之水” 的意思,可見其規模不可小覷!

尼加拉大瀑布是由三座瀑布(依規模:馬蹄瀑布 Horseshoe Falls >美國瀑布 American Falls >布里達爾維爾瀑布 Bridal Veil Falls)所組成

除了馬蹄瀑布在美國和加拿大的邊境上,另外兩個瀑布都在美國境內

另外,看網路資料才知道曾經有人成功挑戰乘坐木桶從河的上游順流而下,真的是難以想像...

 

以下是幾個參觀尼加拉大瀑布的小提醒:

 來到尼加拉大瀑布可以在美國或是加拿大享受不同角度的瀑布美景~ 

      想要一次看兩國試角的瀑布建議行程安排 1.5~2 天~如果會去加拿大側看瀑布,出發前別忘了帶護照和簽證!

 由於四季氣候與日長不同,去之前要特別注意瀑布區各景點是否開放和開放時間!

 美國側和加拿大側都有景點套票,如果規劃要去多個景點可以購買:

美國側套票 Niagara Falls USA Discovery Pass (https://www.niagarafallsstatepark.com/discovery-pass)

加拿大側套票 The Niagara Falls Adventure Pass (https://www.niagaraparks.com/visit-niagara-parks/plan-your-visit/)

 推薦景點:

美國瀑布側推薦尼加拉大瀑布州立公園 Niagara Falls State Park 中的 Cave of the Winds 參觀

加拿大瀑布側推薦去可以完整看到整個瀑布群(拍照角度比較好),還可以去熱鬧的商店遊樂紀念品街區

 在美國和加拿大都可以搭船近距離看瀑布,個人覺得在美國側或加拿大側搭船差別不大(船的行經路線大同小異~)

這次我們選擇加拿大側搭船單純是因為排隊等搭船的時候可以多看幾眼視角較好的瀑布XD

另外,加拿大側搭船是發紅色雨衣,美國側穿藍色雨衣

據說分不同顏色的雨衣除了營運公司不同外,如果有雨衣掉到河裡才能知道是誰該負責清理XD

以下分別介紹美國與加拿大兩側的尼加拉大瀑布區景點~

 

尼加拉大瀑布州立公園 Niagara Falls State Park(美國側)

(https://www.niagarafallsstatepark.com/niagara-falls-state-park)

景點推薦度(滿分五個讚)

門票:逛公園免費,其他展覽另外收費

交通:開車(公園內有停車場,一次 10 USD)

遊覽時間:1~1.5 小時(不包含 Cave of the Winds)

建議抵達公園後先去買 Cave of the Winds 門票確定參觀時間,然後可以用等待時間逛公園

散步在尼加拉河畔旁很舒服,可以看到很多可愛植物和小動物的身影喔~

 

IMG_3546.jpeg

  • 尼加拉大瀑布州立公園入口

 

IMG_3530.jpeg

  • 尼加拉大瀑布州立公園地圖

 

IMG_3552.jpeg

  • 從尼加拉大瀑布州立公園看對岸的加拿大~

 

IMG_3538.jpeg

  • 尼加拉大瀑布旁的國際彩虹橋 Niagara Falls International Rainbow Bridge 橫跨美國與加拿大!

 

IMG_3531.jpeg

  • 在尼加拉大瀑布州立公園較高處看彩虹橋與瀑布

 

IMG_3537.jpeg

  • 從尼加拉大瀑布州立公園往下看等等要去的 Cave of the Winds

 

Cave of the Winds(美國側)

(https://www.niagarafallsstatepark.com/attractions-and-tours/cave-of-the-winds)

景點推薦度(滿分五個讚)

門票:大人夏天 14 USD(冬天 7 USD 比較便宜,但很不建議冬天去…會冷到懷疑人生)

交通:開車(停在尼加拉大瀑布州立公園停車場即可)

遊覽時間:2 小時左右

Cave of the Winds 位於尼加拉大瀑布州立公園內

把它獨立出來寫是因爲真的太推薦了~~~

買 Cave of the Winds 門票的時候需要選擇參觀時間(印象中是每半小時出發一團,每團大約 40 人)

接近參觀時間時會在入口處開始排隊

在開始戶外遊瀑布的行程前會先帶大家到一個介紹尼加拉瀑布區歷史演變的展覽廳 “World changed here pavilion”

先以閱讀以及和道具互動的方式了解瀑布歷史

看完才知道原來因瀑布有超強的水力發電能力,1900 年初的瀑布區仍有很多工廠...之後為了保護自然,工廠慢慢撤出並開始注重環境保護工程

接著我們到一間以多媒體形式介紹瀑布區歷史演變的房間看短片(超細緻的影片!)

然後大家移動到一個新房間領紀念防滑拖鞋(走觀景台用)和黃色雨衣(這裏雨衣顏色真的分很細哈哈)

著裝完畢就要搭電梯前往約 54 公尺下的 Niagara Gorge 囉!

非常推薦 Cave of the Winds 就是因為可以超近距離看瀑布!

如果不怕全身濕的話可以直接站在 Bridal Veil Falls 旁給瀑布噴(靠瀑布最近的觀景台還稱為 “Hurricane Deck”,可想而知其威力)

由於水氣真的很強,陽光好的時候可以看到彩虹~這次參觀時就很幸運看到了!

請注意~!以上皆是夏天歡樂行程,強烈建議在炎熱夏季來 Cave of the Winds 享受瀑布洗禮。官網上寫如果冬天來有可能只能參觀 “World changed here pavilion”。如果天氣好才會開放 Niagara Gorge,但是相信在紐約冬天寒冷的氣溫下再被瀑布噴應該會馬上想家XD

 

IMG_3556.jpeg

  • 介紹尼加拉瀑布區歷史演變的展覽廳

 

IMG_3560.jpeg

  • 大家一起看介紹瀑布區歷史演變的短片~

 

IMG_3561.jpeg

  • 搭電梯到 Niagara Gorge 囉!

 

IMG_3563.jpeg

  • 前往瀑布觀景台 “Hurricane Deck”!有些回程的人們已被瀑布噴全濕XD

 

IMG_3575.jpeg

  • “Hurricane Deck” 附近出現的彩虹~站在這個位置已經能感受到瀑布的水氣!

 

IMG_3565.jpeg

  • 只敢站在 “Hurricane Deck” 遠處看大家被瀑布噴還有遠方高處的人們XD

 

Maid of the Mist (美國側的搭船遊瀑布)

(https://www.niagarafallsstatepark.com/attractions-and-tours/maid-of-the-mist)

門票:大人 19.25 USD,送印有 “Maid of the Mist” 的藍色雨衣 (2019 年的價位)

交通:開車(繼續停在尼加拉大瀑布州立公園停車場)

遊覽時間: 在船上的時間約 20 分鐘

小時候第一次來尼加拉大瀑布是在美國側搭船~

藍色雨衣仍然是那麼多年來不變的傳統XD

在美國側搭船唯一的缺點應該就是排隊時只能欣賞對面加拿大建築搭配瀑布聲XD

 

IMG_3209.jpg

  • “Maid of the Mist” 之藍色雨衣船~

 

Hornblower Niagara Cruises(加拿大側的搭船遊瀑布)

(https://www.niagaracruises.com/)

景點推薦度(滿分五個讚)​​​​​​​​​​​​​​

門票:大人 30.50 CAD(約 23 USD)雖然比美國側搭船貴(可能有加入排隊觀景費XD),但可以體驗超傾斜的纜索鐵路 Funicular 和送印有 “Hornblower Niagara Cruises” 的紅色雨衣~

交通:開車到加拿大!

遊覽時間: 在船上的時間約 20 分鐘

強烈建議先在網站上購票,不然除了排隊入場,還要多排現場買票的隊…

我們搭纜索鐵路 Funicular 到搭船的地方然後排一下隊很快就上船囉!

搭船遊瀑布最過癮的就是能近距離看瀑布和享受水氣~

當然因為船上風大水氣大,雨衣沒有太大的遮蔽作用XD

搭完船可以到熱鬧的紀念品區走走買個楓葉糖~

 

IMG_9649.jpeg

  • 入境加拿大!

 

IMG_3614.jpeg

  • 排隊搭船時欣賞加拿大完整角度的瀑布~超美~~

 

IMG_3615.jpeg

  • 搭超傾斜纜索鐵路 Funicular 到搭船的地方(門票包含來回)!

 

IMG_3618.jpeg

  • 紅衣人們排隊搭船(雖然在我們前面的人很多,但是最後我們壓軸跟前面這群人上同一艘船)

 

IMG_3639.jpeg

  • 到船上馬上卡位拍照~壓軸上船只剩第一層的位置嗚嗚

 

IMG_3218.jpg

  • 近距離吸收瀑布水氣與能量XD 水的顏色很美~

 

IMG_3204.jpg

  • 風太大之雨衣被吹變形XD

 

IMG_3609.jpeg

  • 加拿大熱鬧的紀念品遊樂區

 

IMG_9652.jpeg

  • 補充一下冬天的瀑布景色(覺得夏天瀑布周圍有植被比較美麗XD)

 

IMG_9656.jpeg

  • 冬天在加拿大側看瀑布(搭船感覺也會被水氣噴得想回家XD)
arrow
arrow

    我是芝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